五方宝佛

竹林寺

武术图书

武术器械

少林光碟

武校招生

少林太极

少林医秘

麦饭石

少林武术演出团

少林神功

神功增力       河南豫剧、曲剧,地方戏VCD光碟  天 然 沙 棘 籽 油

 手工布鞋

 扎花布鞋

 手工扎花鞋垫

 

 

 

 

天上数竹林  地下数少林

1、相传待仙沟原名带线沟,沟口原有竹林寺,有人参成精化作儿童常去寺内玩耍,老和尚嘱徒弟将红线系在其身上,循踪在此沟内找到人参。后小和尚人参汤浇至寺院墙根,导致竹林寺升天,故有“天上竹林,地上少林”之说。

2、相传建安阳宫时,有黄牛拉车运砖,不用人管,装满即行,卸完即返,宫成力竭而死。人感其诚,不忍食其肉而葬之,人称义牛冢。

3、待仙沟内有巨石,明代登封知县傅梅在其上刻有“庚戍九月刑州傅梅再过此,长洲戚伯坚同游”,当地群众故称其为“字石”。

4、少室山紫霄峰俗称楼尖,早上在登封市区北部远望,极似如来佛。

    相传,在很早很早以前,嵩山脚下有个叫保童的青年小伙儿,自小父母双亡,流浪街头,靠乞讨度日。6岁那年保童被当地一个叫田运福的大户人家领进家里。田家可怜保童的不幸遭遇,并管其吃住。常言说穷家的孩子早当家,保童聪明懂事又勤快,在田家很受宠。但时间长了却招来下人的嫉妒。田家念保童年小可怜,便交给他一头牛犊,让他到山上放牛,少与别人接触,免得招惹事非。 保童在嵩山上放牛,除晚上赶牛回家外,白天带着干粮,整日以牛为伴,牛成了他的好朋友。下山时他骑在牛背上,到山上后他让牛在山上随便吃草,自己攀崖爬树满山跑。日头快落山时,保童才翻身骑在牛背上回家。 一日,保童放牛来到竹林寺后的独秀峰下,中午在山半崖下一个石洞里吃干粮,忽然发现洞口有一巨大的何首乌叶子就要枯萎了。这棵何首乌是怎么了呢?懂事的小保童见此情景就联想到了自己,大有同命相怜的感受。他想这棵何首乌给自己一样孤苦伶仃,无依无靠,生命奄奄一息。自己被人救了,这棵何首乌谁来救呢?想到此,他决定要救这棵何首乌。于是他来到山下,用草帽盛水再用衣服包着提到山上来浇这棵何首乌。自此他每天都来这里放牛,每天都要带水来浇这棵何首乌。时间一长,这棵何首乌的叶子逐渐变绿,又旺盛起来。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这棵何首乌在保童的浇灌下越长越茂盛,枝藤遮住了半架山。保童也由一个小小的放牛娃长成了憨厚、诚实、英俊的大小伙子。 这一日中午,保童给何首乌浇罢水,在山洞内休息,洞外天气酷热,洞内凉爽,不知不觉就睡着了。不知过了多久,保童在睡梦中忽然听到一女子在唱歌:“寺院一头牛,二人抬木头;只要一滴水,冲昏女娇流……” 歌声委婉动听,响彻山谷。保童被歌声惊醒,急忙坐起,但见对面不远处的山林中,一位美貌女子,双手轻拉树枝,正朝他微笑。保童揉揉双眼,定睛再看,这位女子的貌相真是粉面含春微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。保童想,在深山老林中,那来如此美貌女子呢?谁知这时,这位女子缓步向他走来,问道:“公子,可好!”不问则还罢了,这一问却问得保童不知所措,羞怯无比,好半天才壮起胆子问道:“这位姑娘姓甚名谁,家住哪里?缘何到此?”“小女子我家住在山北,姓武叫小沛;自小没父母,到此玩耍哩。”说着这位女子皱了皱弯弯的柳叶眉,说:“我知道公子也是个苦命人,我俩可是同命相怜呀!” “你怎知道我的身世?”保童惊奇地问。 小沛说:“我早听人说到你了。再说我已在此数日,你的为人我全都知道。你心地善良,待人诚实,在山上放牛清静自在。不过,我想和你一起放牛。”她羞涩地扭过头。 “放牛得爬山上崖,你一个弱女子怎能干这。” “我还想……”小沛不好意思地说。 “还想什么?”保童再问。 “我想和你……和你成婚,你放牛、耕地,我可在家织布做饭呀。”说着转身双手捂住了绯红的双颊。 保童听后有点喜不自禁,但还是说:“我自己还无家可归,哪能成家,我是个放牛娃,岂不委屈了你?” 小沛打断他的话说:“你莫非嫌我丑陋,不守妇道?今日你若不从,我就无颜见人,不如一死……”说着就要头朝山崖撞去。保童慌忙上前拉住小沛的胳膊,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…… 自那天以后,保童一如往常,天天到独秀峰下放牛,天天给何首乌浇水,天天和小沛姑娘约会。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吐露爱恋之情,如胶似漆,难解难分。这样时间久了却被田家夫人看出了破绽,发现保童每天出门带的干粮吃不完捎回来,回家后也很少吃饭,而且面黄肌瘦,无精打采。走起路来东倒西歪,田家忙找大夫给保童看病抓药,但吃药仍不见效果。无奈之下,田运福便把竹林寺的老和尚请来给保童驱邪治病。老和尚来到保童跟前,双手合十,诵经祈祷,继而舞起禅杖,呜呜生风。老和尚收住禅杖,用禅杖捣地如山响,再见他忽而怒目圆睁,口中说道:“阿弥陀佛,此乃妖魔作怪,吸人精灵,害人性命,你所见所闻要细细说来,老纳方可驱逐邪恶,普渡众生。” 老和尚阴阳怪气的话,使保童胆颤心惊,魂飞魄散。保童在众人的追逼下,不得不说实情。 老和尚听罢,说道:“那女子所唱之歌,寺院一头牛乃是一个‘特’字;二人抬木头是个‘来’字;只要一滴水是个‘求’字;冲昏女娇流是个‘婚’,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‘特来求婚’,所言姓名和住址纯属谎言……”说完便拉田运福到门外,说:“我观小施主是色迷心窍,如若女妖不除,后患无穷,恐怕还要害了他的性命。我这里有一个红线团儿,他们两个见面时,用针把线头穿到女子的衣服上,我自有除妖的道理,善哉、善哉。” 田运福得知保童中了邪魔,好生了得。就对保童千叮咛万嘱托,让她将线系在女子身上,不可怠慢。保童拗不过,才勉强答应。第二天,保童放牛回来,就与田运福到竹林寺给老和尚说了。当天夜里老和尚率领小和尚们提着灯笼火把,到竹林寺后山寻找红线的踪迹。最后在一棵巨大的何首乌根部不见了红线。 老和尚断定女妖就藏于此。于是,便用斩妖剑刺在何首乌藤的中心,命小和尚们在此挖土斩妖。整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,才挖出了一个和人一样大的何首乌。老和尚见此,手捻胡须道:“阿弥陀佛,此乃千年参,万年乌也,万年乌妖,化为女子,祸害人间,此妖不除,怎还了得,将其抬入寺中,用锅蒸煮,妖气即灭。” 回寺后,寺僧们便生着大火,把何首乌放在大锅内煮起来。就在这时,登封县衙来人说县太爷有事要请老和尚到县衙一趟。老和尚就匆匆离寺而去。临行前交待小和尚,他不回来不要乱动何首乌。 谁知,当老和尚走后半个时辰,有个小和尚掀开锅盖拿出一块何首乌品尝。一尝,便说真香,于是这个也尝,那个也吃,不一会工夫,整个何首乌被尝了个净光,剩下一锅何首乌汤了。这时有小和尚说:“师傅回来了!”众和尚们慌了手脚,其中一个小和尚急中生智,说:“干脆咱们把锅里的汤给倒了,盖上锅盖只管烧火,师傅若问,咱就说,大火把何首乌煮化了,锅烧干了。”小和尚们听后,都异口同声说:“中!”于是小和尚们抬起锅,顺着寺院的院墙根倒了一圈,才将汤倒完,因为倒在别处怕师傅发现。 再说保童多日来回家叫他养病,不让他出门放牛,对所有发生的事全然不知。这一天,他听到田运福在给家人说,山上的何首乌被挖,已被竹林寺和尚们给抬走。保童很伤心,就到竹林寺找老和尚说理。就在保童走进竹林寺,也是小和尚们刚倒完何首乌汤之时。突然,一团乌云罩住了寺院,说是迟,那时快,整个竹林寺便摇摇晃晃,在薄云的轻托下,慢慢离开了地面,向天空飘去,越飘越高,越飘越小,直至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。保童自然也随竹林寺一块升天而去。竹林寺升天时,老和尚已经回来。他眼见自己辛苦建的寺院已升天而去,不由举着双手高声大喊:“我的寺院,还我的寺院……”直到寺院看不见时,他还在喊。这时,突然观音菩萨站立云头说:“保童与小沛乃恩德相报,良缘天成,你不必多管,竹林寺升天,此乃劫数;你可另寻佛缘建寺去吧。”说罢即不见踪影。 保童升天后,陪伴着小沛育何首乌种子,撒遍天下。何首乌能治百病,是人间解除病灾的良药。后来嵩山一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:“保童保童福不浅,整日放牛到嵩山;天赐良缘成好事,哪知花子能成仙;谁叫和尚管闲事,飞了竹林丢寺院。” 相传,竹林寺升天时,已到了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,当时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,实现跋陀大师“龙虎相亲地,如来身下边,睡莲花心内,轩辕古道前”而建寺院的愿望,便让跋陀来到嵩山选择寺址。一日,他登上少室山连天峰,正在寻找嵩山的风水宝地,突然看到一座红墙绿瓦,金碧辉煌的寺院--竹林寺,向他的头顶徐徐飘来。他在此看到了竹林寺升天的全过程。当竹林寺升天不见踪影时,天上的云头内却站着一老一少两个道人正在对话,跋陀便细听起来。小道童问老道:“师傅,竹林寺升到天上来了,地下还有佛寺吗?” 老道笑着答:“地上哪能没有寺院,天上‘竹林’,地下‘少林’吗。” 小道童再问:“地上的少林寺在哪里呢?” 老道用手一指答:“你看就在少室山北的五乳峰下。”跋陀顺着老道的手往下看,果见一座绿林掩映,殿宇金壁辉煌,分七进院落的寺院出现在五乳峰下。但随着两人的消失,这座寺院也不见了踪影。于是跋陀就奏明孝文帝,在五乳峰下创建了少林寺。这便是天上“竹林”,地下“少林”的来历。 在竹林寺升天百年后的隋文帝仁寿三年(公元603年),少林寺禅宗三祖僧灿,在竹林寺遗址上建寺。并经常到此隐居坐禅,或给弟子讲经说法。人称这里叫三祖庵。一说,三祖僧灿一生大部分在南方大兴善寺、宝莲寺等寺院活动,很少到少林寺,少林禅宗弟子盼望三祖僧灿早日回少林,便在竹林寺遗址上建三祖庵,以盼三祖早日回少林;另说,佛教传入中国,是从摄摩腾和竺法兰建法王寺而始,这两位高僧可分别称中国佛教一祖,二祖,他们的弟子可叫三祖,三祖庵是摄摩腾、竺法兰的女弟子在竹林寺遗址上建庵,故叫三祖庵。但不论怎样说,三祖庵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。

通讯地址:河南省登封市少林旅游服务部  联系人:尚秋敏  邮编:452470
chang-you@163.com        OICQ:22285761  
电话:0371-62878398  手机:13592552011